close
海口港三度“西遷”為城市發展騰地,新海港將打造立體交通網
新海港現狀。 本文圖均為 海南網 圖
海口港口的“西遷”史可追溯至80年前,上世紀30年代,因城區的長堤碼頭不能滿足需求,海口商人自主集資建設瞭“書場碼頭”,現在的秀英港,就是在其原址上不斷發展壯大的。港口的每次“西遷”,也是城市快速發展的見證,未來的新海港將打造“海陸空”立體交通網,將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改變呢?
海口港口“西遷”可追溯至80年前 破解“港城矛盾”迎接新發展
“職工們將青春和汗水都傾灑在瞭秀英港,現在要搬遷瞭大傢心裡都很眷戀。但是從海口城市規劃的遠景來看,搬遷是必然的。秀英港以後作為郵輪港口,期待它可以借此完成華麗轉身。”在老港口人楊一兵看來,海口港口的“西遷”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。
海口港俗稱秀英港,前身為海口老城區的長堤碼頭。在上世紀20年代,長堤碼頭受泥沙淤塞,造成水淺,已經難以滿足當時商業對航運的需求,可那時的政府無力解決該問題。
1934年,由海口商人自主集資在海口灣西海濱秀英書場村海灘興建長43米、水深1米的丁字形淺水碼頭1座,因其鄰近書場村而稱為書場碼頭。這座碼頭距離市區遠,陸上交通不方便,改作駁船停泊碼頭,後因被臺風海浪襲擊毀壞而廢棄。
書場碼頭的建設,像一顆種子,此後的數十年間,秀英港在其原址上日漸發展壯大。
1956年12月,海口港遷址秀英,秀英碼頭改稱海口港(俗稱秀英港),原海口港內港(長堤碼頭)改為海口內港作業區,後改名海口新港。此次海口港遷址,完成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“西遷”。
此時的秀英港仍然是一個偏僻的小港,連接城區道路是一條小土路,交通不便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。位於海口城區的新港,在瓊州海峽的航運中逐漸扮演起“老大”的角色。
改革開放後,隨著海口的快速發展,城區面積不斷擴張,偏僻的秀英港也逐漸被城市所包圍。此時海口新港的位置,更是城市的中心區域。港區與城市區域交叉重疊,彼此共用城市基礎設施,交通問題、環保問題、城市生活岸線問題等一系列矛盾日益突出。
為瞭破解港城矛盾問題,海口再次拉開港口“西遷”的帷幕。
2011年6月14日下午6時,“紫荊6號”客輪一聲長鳴,作為海口新港客班輪最後一班,載著51名乘客徐徐駛向海安港,標志著新港正式結束客運歷史,海口新港正式搬遷至秀英港,實現瞭海口港口的第二次“西遷”。
2013年3月,海口港新海港區汽車客貨滾裝碼頭項目工程開工建設。秀英港的“西遷”,被提上瞭日程。2015年12月25日上午,海口舉行新海港區開港暨新海港二期開工儀式,這標志著新海港正式開港運行。
今年7月份,兩條關於秀英港的消息,引起瞭市民的廣泛關註。第一條消息是7月7日起,秀英港生產作業時間調整為白天7時至晚上22時,其他時間停止生產作業,新海港實行24小時作業。
10多天後,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發佈消息,海口秀英港輪渡業務西遷計劃正在加快推進。目前秀英港輪渡業務量75%已搬遷至新海港。屆時,秀英港隻保留貨運業務,待馬村港三、四期建設完成後,將完成整體搬遷。
秀英港將打造成商業綜合體 新海港搭建“海陸空”立體交通網
這兩年來,隨著新海港的投入運營,瓊州海峽船舶更新後的運力增強,讓市民能直觀感受到的不僅是過海方便、舒適、快捷瞭,春節、國慶等長假時,濱海大道上車輛排隊等待過海的長龍也消失瞭。未來的新海港、秀英港還會給人們帶來哪些驚喜呢?
據瞭解,新海港區規劃范圍約5.1平方公裡,現分為兩個港區,分別是新海港和粵海南港,交通方式集鐵路、水運、客貨滾裝為一體,未來還將依托水上飛機、水上快船,構建瓊州海峽半小時水上交通圈,復雜的交通組成在全國將是獨一無二的。
目前,新海港一期工程已經建成投產,二期工程已經基本完工,計劃獲得危險品作業許可批復後可全面投入使用。三期快船泊位工程已完成地形測量等工作,計劃於2018年底竣工投產。
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,為滿足瓊州海峽“海陸空”立體交通網建設要求,給予新海港增加多項新功能,包括設置開展通用航空水上飛機和直升機運輸功能、高速客船和高速客滾船功能,以及對接城市軌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,實現交通水上交通和城市交通無縫鏈接、互聯互通,真正體現出“走得順”。
按照“高標準、高定位、高要求”規劃建設海口新海港臨港生態新城,推進港城融合規劃,以港興業、以業興城。借鑒國際成功港城模式,合理規劃佈局新海港臨港生態新城功能,體現“一個樞紐、三中心、兩地”的功能定位,涵蓋免稅休閑消費產業、現代港航產業,使其成為全域旅遊集散地、精品旅遊目的地,體現“留得住”。
搬遷後的秀英港也正在迎來華麗轉身。海口將結合秀英港搬遷的時序,有步驟地共同開發秀英港區土地,將秀英港打造成為集旅遊、購物、休閑、娛樂、商務和商業等為一體的聚集區。
“等到新海港全部建設完工後,將成為國內最先進的港口之一,給海南人民創造更大的福祉。”李寧對未來的港口充滿瞭憧憬。
相關新聞
從“三無”小港到中心港口 三代港口人見證秀英港成長歷程
海口這座濱海城市,依港而生、依港發展,港口位置的逐漸“西移”,見證著城市一次次的發展。本月,秀英港輪渡業務或將整體遷入新海港,不僅再次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,還將插上一對強勁的發展新翅膀。未來的新海港、秀英港,將會帶給人們哪些驚喜?今天,讓我們通過三代港口人與秀英港的故事,品味這座老港口不同年代的風采,回憶它一次次不平凡的變身。
解放初期
近九旬港口人王傢春:那時的秀英港是“三無港口”
11月7日下午3點,海口的天空飄灑著濛濛細雨。見到王傢春時,今年89歲的他精神狀態顯得很好,忙不迭地招呼記者落座。當聽說自己可能要出鏡,王傢春利落地把拖鞋放到一邊,換上瞭一雙幹凈的白皮鞋。這個曾為秀英港奉獻出38年青春的老職工,希望用最好的狀態向世人訴說那段塵封的往事。
1951年,23歲的王傢春進入秀英港工作。回憶起當年的秀英港,王傢春形容是一個“三無港口”,即沒有碼頭泊位、沒有倉庫囤貨、沒有裝卸機械。
設施缺乏之外,調度也並不容易。現在輪船進港後,職工之間可以隨時保持聯系,但在科技落後的上世紀50年代,主要靠人傳話和使用手搖式電話。握住搖把,使勁搖上幾圈後,再由接線員轉給同事。要與船上聯系,需要派引導員乘小艇上船通知。為瞭確保調度順利,職工們每天早早的就開調度會,今天要進多少艘船,什麼時候進,都必須預先設定好。
王傢春記得,當時經常接到從廣州或是上海拍來的電報。接線員用雙方約定的密碼翻譯電報後,內容往往是“我們的船什麼時候卸貨啊?”“還要多久才能卸完?”之類的詢問。說到這裡,他不禁笑瞭起來。
“不等不靠,自力更生。”王傢春說,1973年秀英港響應國傢“三年改變港口面貌”的號召,對港口開始瞭改造。一時間,數百人有的搬石頭,有的挑沙子,熱火朝天地幹瞭起來。一番苦幹之後,部分輪船終於可以進到港口。
“半輩子都耗在秀英港瞭,說沒有感情是假的。”如今,王傢春在秀英港工作的子女都已經退休瞭,但他還是喜歡經常到秀英港走走看看。
改革開放
七旬港口人楊一兵:大船不能進港靠接駁船卸貨
“曾記否,二十世紀八十年代,海口港船堵貨壓,裝不瞭也卸不下。”海南交通運輸協會的辦公室中,傳出瞭陣陣激情滿溢的詩歌朗誦聲。朗誦者是現年73歲的楊一兵,自1984年來到秀英港工作後,便對秀英港人產生瞭由衷的敬佩。
楊一兵所朗誦的詩句,是當時秀英港所面臨困難的真實寫照。雖然1986年秀英港修建成功瞭5000噸級的泊位,但萬噸級別的輪船依然無法進入到港口。怎麼辦?職工們想出瞭一個土辦法,先開小船過去將部分貨物卸下。
“比如說一艘萬噸級的船,我們就先卸他個2000噸。”楊一兵說,輪船卸重後吃水變淺,再趁著漲潮的機會一舉開入港口。話語簡單,背後卻承載著無限的重量。楊一兵說,自己雖畢業於上海海運學院水經系,但在踩軟梯爬上有數層樓高的輪船卸貨時,依舊害怕得腿發抖。一旦從高空墜落,後果不堪設想。
但職工們沒有畏懼。每次錨地卸貨,無論是幹部還是職工,全都自願的去義務勞動。進到船艙鏟煤炭時,4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,大傢揮汗如雨卻毫無怨言。餓瞭就吃兩個燒餅,實在扛不住瞭就休息半個小時再接著幹。
“我敬佩秀英港人,他們值得尊重。”楊一兵說,那段大傢一起艱苦奮鬥的歲月,永生難忘。為此,楊一兵還特意寫瞭3本書來表達自己的這份感情。
“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給瞭秀英港,我不後悔。”楊一兵說。
今日風采
在職港口人李寧: 93%的船可抗8級風
舒適的座椅、寬敞的空間,圖書角、咖啡廳、電影院一應俱全……走在停泊於秀英港口的“六連嶺”號輪船上,充滿著舒適感。這艘輪船的船長是李寧。李寧清晰記得,2014年他和同事前往江蘇泰州迎接“六連嶺”號時,心中是怎樣的欣喜。
“這是一艘10884噸的船,就算是8級風出海也沒問題。”李寧說,自2011年起秀英港口的船開始瞭大規模的更新換代。其中,2013年引進瞭“五指山”號、“尖峰嶺”號等6艘巨輪,2014年又引進瞭“海棠灣”號、“六連嶺”號等3艘巨輪。目前秀英港航行在瓊州海峽線的15艘船中,14艘都可以抗8級風。
條件好瞭,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年輕人被吸引到瞭秀英港工作。以前職工的學歷大多是初中或者高中,而現在許多都已是大學生。
歷經艱苦方能愈加感受幸福。李寧雖然沒有乘坐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狹小的機動木船,不過第一次乘坐貨船的經歷他仍記憶猶新。那是1986年,他作為實習水手初次遠航。當時,李寧服務的是一艘載貨量僅1000噸的“小船”(在當時為秀英港最大),航程為從海口到廣州。
起初,輪船在穿越瓊州海峽時還算平穩。但過瞭徐聞縣一帶之後,風浪大瞭起來,船隻顛簸得非常厲害。李寧回憶說,當時自己暈船很厲害,一睡下來就抬不起頭。在接下來的30個小時航程,他隻能喝點水,一聞到飯菜的味道就想吐。
“以前1艘船能裝12輛東風牌貨車就不得瞭瞭,現在幾十米長的半掛貨車都能裝幾十輛瞭。”船長李寧,真切地感受到瞭秀英港可泊船隻從千噸小船到萬噸巨輪的華麗轉變。
(原題為《港口三度“西遷”為城市發展騰地 海口新海港將打造立體交通網》)
(原標題:海口港台中水肥清運三度“西遷”為城市發展騰地,新海港將打造立體交台中通水管通網)
台中馬桶不通
新海港現狀。 本文圖均為 海南網 圖
海口港口的“西遷”史可追溯至80年前,上世紀30年代,因城區的長堤碼頭不能滿足需求,海口商人自主集資建設瞭“書場碼頭”,現在的秀英港,就是在其原址上不斷發展壯大的。港口的每次“西遷”,也是城市快速發展的見證,未來的新海港將打造“海陸空”立體交通網,將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改變呢?
海口港口“西遷”可追溯至80年前 破解“港城矛盾”迎接新發展
“職工們將青春和汗水都傾灑在瞭秀英港,現在要搬遷瞭大傢心裡都很眷戀。但是從海口城市規劃的遠景來看,搬遷是必然的。秀英港以後作為郵輪港口,期待它可以借此完成華麗轉身。”在老港口人楊一兵看來,海口港口的“西遷”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。
海口港俗稱秀英港,前身為海口老城區的長堤碼頭。在上世紀20年代,長堤碼頭受泥沙淤塞,造成水淺,已經難以滿足當時商業對航運的需求,可那時的政府無力解決該問題。
1934年,由海口商人自主集資在海口灣西海濱秀英書場村海灘興建長43米、水深1米的丁字形淺水碼頭1座,因其鄰近書場村而稱為書場碼頭。這座碼頭距離市區遠,陸上交通不方便,改作駁船停泊碼頭,後因被臺風海浪襲擊毀壞而廢棄。
書場碼頭的建設,像一顆種子,此後的數十年間,秀英港在其原址上日漸發展壯大。
1956年12月,海口港遷址秀英,秀英碼頭改稱海口港(俗稱秀英港),原海口港內港(長堤碼頭)改為海口內港作業區,後改名海口新港。此次海口港遷址,完成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“西遷”。
此時的秀英港仍然是一個偏僻的小港,連接城區道路是一條小土路,交通不便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。位於海口城區的新港,在瓊州海峽的航運中逐漸扮演起“老大”的角色。
改革開放後,隨著海口的快速發展,城區面積不斷擴張,偏僻的秀英港也逐漸被城市所包圍。此時海口新港的位置,更是城市的中心區域。港區與城市區域交叉重疊,彼此共用城市基礎設施,交通問題、環保問題、城市生活岸線問題等一系列矛盾日益突出。
為瞭破解港城矛盾問題,海口再次拉開港口“西遷”的帷幕。
2011年6月14日下午6時,“紫荊6號”客輪一聲長鳴,作為海口新港客班輪最後一班,載著51名乘客徐徐駛向海安港,標志著新港正式結束客運歷史,海口新港正式搬遷至秀英港,實現瞭海口港口的第二次“西遷”。
2013年3月,海口港新海港區汽車客貨滾裝碼頭項目工程開工建設。秀英港的“西遷”,被提上瞭日程。2015年12月25日上午,海口舉行新海港區開港暨新海港二期開工儀式,這標志著新海港正式開港運行。
今年7月份,兩條關於秀英港的消息,引起瞭市民的廣泛關註。第一條消息是7月7日起,秀英港生產作業時間調整為白天7時至晚上22時,其他時間停止生產作業,新海港實行24小時作業。
10多天後,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發佈消息,海口秀英港輪渡業務西遷計劃正在加快推進。目前秀英港輪渡業務量75%已搬遷至新海港。屆時,秀英港隻保留貨運業務,待馬村港三、四期建設完成後,將完成整體搬遷。
秀英港將打造成商業綜合體 新海港搭建“海陸空”立體交通網
這兩年來,隨著新海港的投入運營,瓊州海峽船舶更新後的運力增強,讓市民能直觀感受到的不僅是過海方便、舒適、快捷瞭,春節、國慶等長假時,濱海大道上車輛排隊等待過海的長龍也消失瞭。未來的新海港、秀英港還會給人們帶來哪些驚喜呢?
據瞭解,新海港區規劃范圍約5.1平方公裡,現分為兩個港區,分別是新海港和粵海南港,交通方式集鐵路、水運、客貨滾裝為一體,未來還將依托水上飛機、水上快船,構建瓊州海峽半小時水上交通圈,復雜的交通組成在全國將是獨一無二的。
目前,新海港一期工程已經建成投產,二期工程已經基本完工,計劃獲得危險品作業許可批復後可全面投入使用。三期快船泊位工程已完成地形測量等工作,計劃於2018年底竣工投產。
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,為滿足瓊州海峽“海陸空”立體交通網建設要求,給予新海港增加多項新功能,包括設置開展通用航空水上飛機和直升機運輸功能、高速客船和高速客滾船功能,以及對接城市軌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,實現交通水上交通和城市交通無縫鏈接、互聯互通,真正體現出“走得順”。
按照“高標準、高定位、高要求”規劃建設海口新海港臨港生態新城,推進港城融合規劃,以港興業、以業興城。借鑒國際成功港城模式,合理規劃佈局新海港臨港生態新城功能,體現“一個樞紐、三中心、兩地”的功能定位,涵蓋免稅休閑消費產業、現代港航產業,使其成為全域旅遊集散地、精品旅遊目的地,體現“留得住”。
搬遷後的秀英港也正在迎來華麗轉身。海口將結合秀英港搬遷的時序,有步驟地共同開發秀英港區土地,將秀英港打造成為集旅遊、購物、休閑、娛樂、商務和商業等為一體的聚集區。
“等到新海港全部建設完工後,將成為國內最先進的港口之一,給海南人民創造更大的福祉。”李寧對未來的港口充滿瞭憧憬。
相關新聞
從“三無”小港到中心港口 三代港口人見證秀英港成長歷程
海口這座濱海城市,依港而生、依港發展,港口位置的逐漸“西移”,見證著城市一次次的發展。本月,秀英港輪渡業務或將整體遷入新海港,不僅再次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,還將插上一對強勁的發展新翅膀。未來的新海港、秀英港,將會帶給人們哪些驚喜?今天,讓我們通過三代港口人與秀英港的故事,品味這座老港口不同年代的風采,回憶它一次次不平凡的變身。
解放初期
近九旬港口人王傢春:那時的秀英港是“三無港口”
11月7日下午3點,海口的天空飄灑著濛濛細雨。見到王傢春時,今年89歲的他精神狀態顯得很好,忙不迭地招呼記者落座。當聽說自己可能要出鏡,王傢春利落地把拖鞋放到一邊,換上瞭一雙幹凈的白皮鞋。這個曾為秀英港奉獻出38年青春的老職工,希望用最好的狀態向世人訴說那段塵封的往事。
1951年,23歲的王傢春進入秀英港工作。回憶起當年的秀英港,王傢春形容是一個“三無港口”,即沒有碼頭泊位、沒有倉庫囤貨、沒有裝卸機械。
設施缺乏之外,調度也並不容易。現在輪船進港後,職工之間可以隨時保持聯系,但在科技落後的上世紀50年代,主要靠人傳話和使用手搖式電話。握住搖把,使勁搖上幾圈後,再由接線員轉給同事。要與船上聯系,需要派引導員乘小艇上船通知。為瞭確保調度順利,職工們每天早早的就開調度會,今天要進多少艘船,什麼時候進,都必須預先設定好。
王傢春記得,當時經常接到從廣州或是上海拍來的電報。接線員用雙方約定的密碼翻譯電報後,內容往往是“我們的船什麼時候卸貨啊?”“還要多久才能卸完?”之類的詢問。說到這裡,他不禁笑瞭起來。
“不等不靠,自力更生。”王傢春說,1973年秀英港響應國傢“三年改變港口面貌”的號召,對港口開始瞭改造。一時間,數百人有的搬石頭,有的挑沙子,熱火朝天地幹瞭起來。一番苦幹之後,部分輪船終於可以進到港口。
“半輩子都耗在秀英港瞭,說沒有感情是假的。”如今,王傢春在秀英港工作的子女都已經退休瞭,但他還是喜歡經常到秀英港走走看看。
改革開放
七旬港口人楊一兵:大船不能進港靠接駁船卸貨
“曾記否,二十世紀八十年代,海口港船堵貨壓,裝不瞭也卸不下。”海南交通運輸協會的辦公室中,傳出瞭陣陣激情滿溢的詩歌朗誦聲。朗誦者是現年73歲的楊一兵,自1984年來到秀英港工作後,便對秀英港人產生瞭由衷的敬佩。
楊一兵所朗誦的詩句,是當時秀英港所面臨困難的真實寫照。雖然1986年秀英港修建成功瞭5000噸級的泊位,但萬噸級別的輪船依然無法進入到港口。怎麼辦?職工們想出瞭一個土辦法,先開小船過去將部分貨物卸下。
“比如說一艘萬噸級的船,我們就先卸他個2000噸。”楊一兵說,輪船卸重後吃水變淺,再趁著漲潮的機會一舉開入港口。話語簡單,背後卻承載著無限的重量。楊一兵說,自己雖畢業於上海海運學院水經系,但在踩軟梯爬上有數層樓高的輪船卸貨時,依舊害怕得腿發抖。一旦從高空墜落,後果不堪設想。
但職工們沒有畏懼。每次錨地卸貨,無論是幹部還是職工,全都自願的去義務勞動。進到船艙鏟煤炭時,4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,大傢揮汗如雨卻毫無怨言。餓瞭就吃兩個燒餅,實在扛不住瞭就休息半個小時再接著幹。
“我敬佩秀英港人,他們值得尊重。”楊一兵說,那段大傢一起艱苦奮鬥的歲月,永生難忘。為此,楊一兵還特意寫瞭3本書來表達自己的這份感情。
“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給瞭秀英港,我不後悔。”楊一兵說。
今日風采
在職港口人李寧: 93%的船可抗8級風
舒適的座椅、寬敞的空間,圖書角、咖啡廳、電影院一應俱全……走在停泊於秀英港口的“六連嶺”號輪船上,充滿著舒適感。這艘輪船的船長是李寧。李寧清晰記得,2014年他和同事前往江蘇泰州迎接“六連嶺”號時,心中是怎樣的欣喜。
“這是一艘10884噸的船,就算是8級風出海也沒問題。”李寧說,自2011年起秀英港口的船開始瞭大規模的更新換代。其中,2013年引進瞭“五指山”號、“尖峰嶺”號等6艘巨輪,2014年又引進瞭“海棠灣”號、“六連嶺”號等3艘巨輪。目前秀英港航行在瓊州海峽線的15艘船中,14艘都可以抗8級風。
條件好瞭,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年輕人被吸引到瞭秀英港工作。以前職工的學歷大多是初中或者高中,而現在許多都已是大學生。
歷經艱苦方能愈加感受幸福。李寧雖然沒有乘坐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狹小的機動木船,不過第一次乘坐貨船的經歷他仍記憶猶新。那是1986年,他作為實習水手初次遠航。當時,李寧服務的是一艘載貨量僅1000噸的“小船”(在當時為秀英港最大),航程為從海口到廣州。
起初,輪船在穿越瓊州海峽時還算平穩。但過瞭徐聞縣一帶之後,風浪大瞭起來,船隻顛簸得非常厲害。李寧回憶說,當時自己暈船很厲害,一睡下來就抬不起頭。在接下來的30個小時航程,他隻能喝點水,一聞到飯菜的味道就想吐。
“以前1艘船能裝12輛東風牌貨車就不得瞭瞭,現在幾十米長的半掛貨車都能裝幾十輛瞭。”船長李寧,真切地感受到瞭秀英港可泊船隻從千噸小船到萬噸巨輪的華麗轉變。
(原題為《港口三度“西遷”為城市發展騰地 海口新海港將打造立體交通網》)
(原標題:海口港台中水肥清運三度“西遷”為城市發展騰地,新海港將打造立體交台中通水管通網)
台中馬桶不通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